法律资讯
法律知识
精选回答
普法视频
下载中心
登录
律所/律师团队
个人律师
企业用户
个人用户
我的位置:
首页
>
精选回答
>
父母给别人做了购房担保,子女买房还能担保吗
父母给别人做了购房担保,子女买房还能担保吗
2022-01-30
239阅读
律师回答
律师回答经整理后发布,仅供参考
咨询用户
提问
父母给别人做了购房担保,子女买房还能担保吗
回答
赢了网好律师团队
一般不要随意做担保!担保是要承担责任的
回答
赢了网好律师团队
1、父母给孩子买房,父母持有的付款收据就可以作为赠与证明。 2、父母给孩子买房,是登记在孩子的名下的,要是登记在父母的名下,那就不是对孩子的赠与。 3、房子是父母出钱购买的,因系为子女购买,所以购房款收据上记载的应当是子女的名字,但只要付款收据由父母持有,那就能证明该款是父母所出。只要能证明购房款系父母所出,而房子又登记在孩子的名下,这就能表明是父母赠与孩子的。所以,父母持有的付款收据,能作为赠与证明。
咨询用户
提问
我父亲的朋友买房我父亲给做的担保,还要在我要买房,我父亲还能给我做担保嘛?买房的钱都是走我自己的账户
回答
赢了网好律师团队
一般是可以的
回答
赢了网好律师团队
做了担保人是可以买房子贷款的。担保人只是提供担保的一个角色,只有贷款人不能如期偿还的情况下才会让担保人来承担偿还。只要符合贷款条件的,且信用记录良好的,是可以办理个人贷款的。不过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1、他所担保的借款人正常还款,无逾期; 2、他本人具有还款能力; 3、他本人的信用良好; 4、贷款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在满足以上条件后,担保人即可申请贷款。扩展资料:担保人(保证人)在债务人到期不能清偿债务时,应当承担还款责任。一般保证责任的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即在借款人的财产经法院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前,保证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不需要偿还欠款。如经强制执行无法履行,保证人应当承担还款责任。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务人承担同一的还款责任,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即不论债务人是否有财产,是否经过法院强制执行,保证人都有义务承担保证责任,向债权人偿还借款。
想要咨询法律相关问题,找专业律师为您解答
15642位律师在线服务,24小时在线、分钟级响应
点击按钮或微信扫一扫,即刻开启法律咨询
为您推荐
六个月以下拘役是什么意思
拘役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五种主刑之一,是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间的一种较轻的刑罚。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最高不能超过1年。
赢了网好律师团队
63阅读
2021-12-23
全休难产假是多少天
国家法定基础产假是98天,部分省份的计划生育条例对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和符合条例生育子女的,奖励延长产假天数。其中,山西、安徽、江西、宁夏奖励延长产假60天,即一共休产假158天。我国规定,女职工产假为98天,其中产前可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15天;多胞胎的每多1个婴儿增加15天;未满4个月流产的
赢了网好律师团队
96阅读
2021-12-23
保险公司业务员辞职不批准,怎么办
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要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试用期仅需提前三天通知),无需用人单位批准。离职流程分三步走:第一步:向用人单位提交辞呈。您可以提前一个月向用人单位主管部门递交辞呈,并邮寄一份辞呈到公司,在邮单上写清楚内容为辞呈,并保留底单即可。通过用人单位内部管理系统或电子邮件、VX聊天提
赢了网好律师团队
75阅读
2021-12-23
农保里的钱可以取出来吗
分两种情况:(一)医保卡里的钱不能取出来,只能用于在定点医院和药店就医购药。但是以下三种情况下,医保卡里的钱可以支取使用:1、医保卡使用终止:如参保人死亡,亲属可凭死亡证明等办理支取手续;2、参保人移民:凭公安部门出具的证明等办理支取手续;3、异地转移:在当地参保后,可把医保账户余额转移至新账户。(
赢了网好律师团队
78阅读
2021-12-23
偶尔住在一起几天算同居吗
同居行为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双方,自愿不进行结婚登记而长期以夫妻名义一起共同生活的行为。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这种同居关系属于违法关系。
赢了网好律师团队
79阅读
2021-12-23
平台优选律师
李雪婷
执业7年
北京恒都(杭州)律师事务所
婚姻家庭
刑事案件
公司合伙
合同纠纷
赢了网好律师小程序
1万名专业律师精准匹配
24小时在线 分钟级响应
微信扫一扫,即刻开启法律咨询
热门法律知识
更多
车祸对方全责怎么理赔
工伤胳膊骨折一般私了多少钱
一个地方可以办多个营业执照吗
取保候审叫去检察院签起诉书
公司不买社保又扣我们的个税
热门精选回答
更多
周纳羽判了几年
花呗借呗逾期半年是不是失信人
平安业务员怎么投诉上级经理
我家责任田被教育局占用事过多年怎么解决
原告起诉被告再次追问被告借钱理由是否属实、是否虚构事实时,被告表现亢奋、辱骂和威胁原告、语无伦次、有结巴现象;被告未能佐证当时向原告借钱的理由是事实被告平时表现的很聪明。被告拒接法院电话且不到庭接受审理,因此如何认定被告属于虚构事实使原告产生错误的认识,认定的依据有哪些?
热门普法视频
更多
受亲友邻里委托接送孩子往两地,车主被罚3万,法院判了
1147观看
2025-11-02
重庆两江新区:1284家企业获稳岗失业保险返还资金590万元
1408观看
2025-11-02
上海法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6851号-2
使用微信扫码
使用抖音扫码
使用今日头条扫码
使用百度扫码
使用快手扫码